昨晚,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盛宴“2014上海新春京剧晚会”在上海大剧院唱响。按照惯例,每年的这台晚会在艺术形式上都会有锐意构思,今年的突破是首次尝试由民乐团来为京剧演出伴奏。由于一票难求,前晚十点开始就有观众不惜在大剧院通宵排队,只为能买到大剧院按惯例在演出当天早上发售的80元公益票。而昨晚京沪两地顶级京剧表演艺术家、琴师、鼓师足足三个半小时的演出,令全场观众大喊“过足瘾”。
过瘾演唱、演奏名家到齐
晚会由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,国家京剧院、北京京剧院、上海京剧院、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承办。李维康、耿其昌、赵葆秀、陈少云、谭孝曾、夏慧华、马小曼、王蓉蓉、史依弘、李宏图、李军、迟小秋、安平、杜镇杰、朱强、王珮瑜……亮嗓的是来自国家京剧院、北京京剧院、上海京剧院的26位国内顶级表演艺术家,囊括梅派青衣、荀派花旦、程派青衣、梅派再传男旦、余派女老生、马派传人。同时,演奏阵容也可谓顶级——燕守平、尤继舜、李祖铭、焦宝宏、李寿诚等35位京、沪两地最著名的琴师、鼓师悉数到场。
整台晚会分三个板块为观众层层拨开京剧音乐的发展,第一板块“历史沿革”,是京剧音乐的溯源——在京剧曲牌《小开门》的节奏声中,浓郁的历史氛围燃起,演奏家们随即带领观众进入了美妙的京剧音乐之旅。京胡、鼓、齐钹、小锣的演奏,曲调单纯而古朴,这是1790年“三庆徽班”进京,成为京剧的重要标志。舞台上按照原貌复原了早期的京剧伴奏乐队,令观众惊艳。当时常由六、七人组成,以胡琴、月琴、三弦、单皮鼓、大锣、小锣等“文、武六场”(即文三场、武三场)为基础,兼顾笛子、唢呐等吹奏乐器,乐师往往需要“一专多能”。而昨晚的演出中,许多乐师都能兼演多种乐器,所谓“六场通透”,这是自古对乐师的要求,昨晚的观众有幸亲历。而名家们对京剧音乐的探索,昨晚也被悉心编排进节目单——1923年,梅兰芳与琴师王少卿创作《西施》时,首次在京剧乐队中加入了京二胡,具划时代意义,而昨晚除了《西施》选段,许多著名选段的伴奏都采用了京二胡的帮衬,令当代观众近距离感受梅大师当年对于京剧音乐的探索。
惊艳京韵、民乐的化学反应
京剧乐队的演奏和伴奏,也是昨晚的极大亮点。第二板块“传承创新”中,虽然同样是选取了经典剧目中的经典唱段,但乐队的伴奏进行了加强调整,演奏员由6人扩大到15-19人,增加了二胡、大阮、中阮、三弦等乐器的数量,使京剧伴奏音乐更丰富、更具表现力,体现了“主行客随之妙”。尤其王蓉蓉的《状元媒》选段(如下图),由燕守平、李祖铭、艾兵等10多位国内顶级京剧演奏名家组成的伴奏阵容,可谓空前、奢华。
中场休息后的第三板块“繁荣发展”带来演出的核心——京剧与民乐团的合作。昨晚,由王甫建指挥的上海民族乐团80人的管弦乐队和京剧乐队联袂演奏京胡曲《凝思曲》、《夜深沉》、《山坡羊》,不但进一步增强了京剧音乐的厚度和表现力,而且京剧演奏的主体效果和琴师的艺术个性也更为突出。最令人感动的一幕也发生在此刻——上海京剧院一级琴师、京剧演奏家尤继舜在因病致残5年之后,依旧怀着对京剧的挚爱,重新登台,以左手按琴弦,“借”弟子陈平一的右手来拉弓(如上图),共同合作演奏了京胡名曲《山坡羊》,令全场观众感动唏嘘,长时间鼓掌致意。此外,古稀京剧艺术家的登台也令观众激动不已,刘长瑜、冯志孝、杨春霞、李炳淑、童祥苓等各自演唱了代表作现代京剧选段,可谓原人原版,十分难得珍贵,将晚会推向高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