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要一天到晚说上台、散台。舞蹈无处不在。我站在大树下可以跳,在河边也可以跳,不一定非得在舞台上跳。舞台的空间太小了,海阔天空哪里不能跳?”接受采访时,做了一个扭动身躯动作的杨丽萍说,“我坐在这里其实也是一种舞蹈。”
“舞蹈给了我太多,让我精神得到安抚,灵魂得到寄托。”不过,找个山清水秀之地种花弄草,是她的最大心愿。
舞蹈的灵感源于自然
自19日起,杨丽萍和她的团队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大型舞剧《孔雀》。《孔雀》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个篇章,围绕着人性展开,讲述爱和奉献、欲望和迷惘、时间的永恒。剧中主角的名字都是源于梵文,颇有宗教意味。
演出的空隙,记者采访了她。站在记者面前的杨丽萍,一袭靛蓝色的民族风长裙上朵朵红花映衬着主人的美丽。50多岁的她皮肤白皙,身材瘦削,一头黑发如瀑布般浓密,指甲如蟹甲兰般纤长,举手投足散发着一种空灵的气质。
凭着一曲《雀之灵》红遍大江南北的杨丽萍说,自己希望能学习孔雀的精神,像孔雀一样美丽、高傲。每次在台上跳《孔雀》,就像演绎了一遍人生。“生命短暂,也很无常。不过我很坦然面对生命的历程,就像鲜花会枯萎,每个人都会衰老、死亡。”
这部作品(《孔雀》)的灵感源于自然,杨丽萍说,“我用毕生时间寻找和吸取自然的能量。从自然界里,我看到毛毛虫蜕变成蝴蝶,流水流淌不止,万物周而复始,可以悟到很多人生哲理。”
杨丽萍淡淡地说,跳舞最原始的感觉告诉她,舞蹈不是用来突破或者拿来获取成功的,舞蹈于她而言,已成了一种生命的需求,而不是表演。
“看到太阳,我就很自然地想赞美它。我只想透过作品,阐述我对生命、人性的感受。我的舞蹈其实很简单,没有太多高难度的动作。尽心尽力地跳好舞,已经是最好的状态。”她说。
如今在舞台上淋漓尽致诠释生命热情的杨丽萍,并非天生性格如此。“我先天个性比较内向,以前很害怕外界,喜欢独处,不喜欢表演。”杨丽萍撩动了几下头发、微笑着面对着眼前的荧光灯说,“以前在村子生活时,我经常会拘谨甚至羞涩。是舞蹈让我变得活泼,发掘了我性格的另一面。”
最大的心愿:山清水秀之地种花弄草
采访杨丽萍的当天,记者还见到了被外界视为杨丽萍的接班人——小彩旗。15岁的她长发及腰,安静地坐在杨丽萍身旁,“齐刘海”底下扑闪着一双大眼睛。
对小彩旗,杨丽萍赞赏有加。“这孩子对舞蹈的感觉一岁多就体现出来了,那时只要我排舞,她就不肯睡觉,陪着我到天亮。而且她有的天赋我没有,比如转圈转几个小时,换我早就晕了。”
谈及此处,众人把好奇的眼神转向小彩旗。一旁的小彩旗说,转圈就跟打坐一样,能让她感到心灵平静。
舞者各有个性,杨丽萍说,“我从来没有对她(小彩旗)说,她一定要跳孔雀舞。”
对新人满怀希望的杨丽萍,希望年轻人学习祖先留下的精神,再加入自己对自然、生命和天地的感受和认知,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舞蹈,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自己的动作。
几十年的历练、感悟,杨丽萍已把孔雀舞演绎地炉火纯青。但谈及最大的心愿时,眼神里闪烁出欢欣亮光的杨丽萍说,“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来,种种花草。”